安徽省动委会在桐城创办的 学生战时训练总队简介-专委会工作-桐城政协网
专委会工作

安徽省动委会在桐城创办的 学生战时训练总队简介

汪子善    发表时间:2025-08-13    浏览次数:535  次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国民党政府虽然响应了党提出的“两党联合,一致抗日”的倡议;但在战前却毫无准备,群众政治觉悟十分落后,长期形成的“好男不当兵”的思想蒂固根深。因此,当时安徽省政府战时动员委员会感到动员困难,便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在桐城中学创办了一个“安徽省学生战时训练总队”。

这个总队的学生来源除本省的以外,北部沿海邻省的也有少数。 其中桐城(包托现在棕阳县)学生参训的近三十人(占学生总数的十 五分之一左右)。这在当时也算难能可贵(当时有引些学生家长怕被诱骗去当兵,阻力很大。)。学生入队手续简便,不须考选,只要持有学生身分证件的从初中一年级直到大学四年级的均可自由报名参加 。

这个学生训练的组织,虽名“总队”实际只有一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计有学生四百余人。李国干(广东人)任教育长。各中队分别由一名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的军训教官任中队长。区队长、分队长从 学生中挑选(大学生或高三学生)充任。

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军事训练,每天除早操外,上午多为“制式教练”,下午都是在野外作战斗演习。形式单调刻板,索然寡味,且与以后的工作完全脱节。不过开学未久,省教育厅派出一名高级职员——罗胡子(绰号,真名不详)到桐城来,邀请了安庆东南中学校长张国乔、安庆六邑中学校长健之(对否,记忆已模糊,但绰号“张大炮”)以及桐城中学校长开华国,连同他自己共计四人,日夜间轮流讲演。内容比较广泛、充实,很有鼓动、教育作用。却为后来的工作打 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学生受训一个月即告结业,被命名为“战时民众推动队队员”。 每五个人自行组成一个小队,每两个小队或三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 小队长、中队长也由学生自行推选。然后分赴各县,从事宣传。结业时(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虽已迫近春节,但所有学生谁也不留念家庭的温暖,不贪图骨肉团聚,都立即束装就道,奔赴各自工作的地区。 有些学生在旅途中、车舟里度春节,还纵情高歌,陶然自乐。我所在的那个小队,就是在当年农历除夕才从安庆找着一只单人操作的小船,沿着内河逆流而上。同学们都是足蹈冰雪、喜笑颜开、轮流拉纤, 直到翌年正月初二才到达望江县城。他们当时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 一斑。

当时,安徽省政府对这个学生训练总队是比较重视的,开学和结业,省主席蒋作宾都亲临主持,并同学生一起会餐。可是,当这些学生到各县报到后,当地县政府却都不加闻问,任其自流。宣传所及, 也仅限于城镇、集市,没有深人到广阔的农村、没有充分发挥宣传动员的作用。

一九三八春,李宗仁调任安徽省主席以后,又将这些学生召集至六安(省政府驻六安)“战时乡政训练班”重新受训。然而结业不久, 国民党抗日前线军队一溃千里,安徽多数县、市相继沦于敌手,因而未能收到任何预期的效果。


附 :

本文涉及的国民党政府各政治组织名称,均在国共合作抗日初期,一律不冠以“伪”字,借以符合历史真实。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172号     |     皖ICP备14011494号

Copyright © 2014-2022 政协桐城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1400    办公室:0556-6121612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文津路19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