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张德思(左一)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德思: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政协委员、市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获安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桐城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面对一声声稚嫩的啼哭,一次次紧急的求助,要有怎样的坚守才能化作守护童心的铠甲?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妇幼保健院,张德思用三十余载的时光,写下了最温暖的答案。
从初出茅庐的“小张医生”,到如今患儿家长口中“最信赖的张医生”,从儿科门诊的普通医师到医院党支部书记,张德思的身影始终穿梭忙碌于诊室和病房,将医者仁心融入每一次问诊,每一份处方。
“孩子精神怎么样?有没有呕吐腹泻……”每天早上,张德思走进诊室,用温和却有力的声音,开启连轴转的一天。
他总是将听诊器捂热,轻轻贴近患儿胸口。一时间,孩子的哭声小了,家长焦急的情绪也快速得到安抚。
“我小时候就是张医生看好的,现在孩子还找他!”这样的口碑在患儿家长间口口相传。凭借扎实的专业水准与深厚的医者情怀,张德思早已成为家长心中的“定海神针”,为一代代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守护之伞。
作为桐城市儿科带头人,张德思的目光总聚焦在基层——他深知,基层患儿对优质的医疗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份执着,让他在坚持每天坐诊、守护儿童健康的同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引进儿科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传统医术在妇幼保健领域焕发新生。
提出这一想法时,不少同事心存顾虑:“咱们医院中医底子薄弱,这能行吗?”张德思却异常坚定:“孩子们怕打针、怕吃药,中医药辨证施治温和有效,正适合儿童的需求。底子薄弱不是借口,反而更要主动学习、迎头赶上。”
为打破困境,他亲自带队,一次次奔赴外省“取经”。从初步对接、细节洽谈,到最终签订合作协议,他用执着与诚意,终于促成桐城市妇幼保健院与对方“中医药﹢妇幼健康”横向医联体的建立。
如今,小儿推拿、中药贴敷、小儿药浴、冬病夏治等近20项小儿中医适宜技术已在医院落地生根,每年服务患儿超6000人次。
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咳嗽发烧,来这贴几副中药贴就有好转,不用再遭输液的罪,太方便了。”
在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基层患儿的过程中,张德思发现,不仅是市妇幼保健院,全市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政协委员就像一条绳子,一头系着专业特长,一头系着群众期盼,怎样把两头连接起来,就是履职的责任所在。”张德思走遍全市13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录下基层中医药诊疗设备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实际难题,最终撰写成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
这份信息,不仅详细分析了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还提出了“推进发展思路的转变”“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等建议,最终获得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为桐城市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如今,桐城市已启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8名基层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接受中医药专项培训,3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升级改造。
看着越来越多的患儿在家门口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张德思欣慰地说:“作为医生,要治好眼前的患者;作为政协委员,要想到长远的事——让健康保障的网织得更密,才能真正护好每一棵‘幼苗’。”
而张德思口中“长远的事”,核心正是“让最需要的人们得到关怀”。他牵头打造标准化特色儿保科,将服务从疾病诊疗延伸到成长全维度,心理发育评估帮家长读懂孩子的情绪,感统训练为特殊需求儿童搭建阶梯。
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渴求,张德思组织医院专家花了3个多月时间走遍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婴幼儿营养喂养咨询能力提升培训;组织部分市政协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常态化为特殊儿童提供健康体检、生长发育评估、口腔涂氟等一系列服务。
这份对儿童健康的关切,也让张德思在日常诊疗中更加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次接诊时,一名学龄前儿童的视力问题让他格外揪心——家长竟从未带孩子做过专业视力检查。张德思立刻行动,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向城区3所幼儿园提供免费视力筛查服务,用科学检测为数千名孩子的“心灵窗户”筑牢防护墙。
筛查结果让张德思深感责任重大。他迅速将筛查数据梳理汇总,结合日常接诊中遇到的家长认知盲区、防控措施缺位等问题撰写提案,并拟于即将召开的市政协全体会议期间提交。
“数据背后是数千名孩子的视力健康,更是亟待补齐的防控短板。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学校、医疗机构、家庭共同发力,唯有大家攥指成拳、协同联动,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清晰明亮的未来。”眼下,他又带着守护儿童视力健康的新使命,继续奔走在履职一线。
“政协离群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这句话让张德思深有感触,他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他的办公室一直向患儿家长敞开,他的足迹总是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从诊室到基层卫生院,从幼儿园到特殊少儿康复中心,每一处都留下他履职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