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委员发言

3.桐城水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桐城水芹作为安徽省桐城市的特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还在我市最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目录》,2023年获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合肥)参展产品金奖,这都为桐城水芹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进一步推动桐城水芹的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一、扩大种植规模,抓好基地建设

没有好的一产基础谈二产、三产发展无异于“空中楼阁”,当前第一要务是扩大桐城水芹种植面积。一是保护好原产地。要将泗水桥原产地纳入核心保护区域,传承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方式,建设桐城水芹科普馆,开展水芹菜栽培展示、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等相关活动,发展“水芹菜+旅游”“水芹菜+美丽乡村”,促进水芹菜产业和旅游、文创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稳步扩大水芹菜种植面积。目前桐城水芹除泗水桥外只有石河村金大地水芹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周边农户在种植,面积萎缩到200亩左右。务必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招商引资力度,在桐城四大水系流域新建水芹基地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推进水芹菜产业化发展。目前安徽同远生态农业公司正在谋划和外地投资方合作开发桐城水芹,计划总投资1.6亿元分三期在大关镇新建1000亩水芹基地。

二、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产品创新

一是加强和科研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引进推广。依托安农大、省农科院等技术单位,引进水芹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水芹无土栽培技术(水培、雾培)、设施水芹栽培技术在我市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发夏季芹芽产品(安农大徐文娟教授已经试验成功),填补市场空白,实现桐城水芹全年上市供应。二是加强行业组织化工作。结合试验示范成果,尽快形成新的《桐城水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地方标准,按照“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化+农户”的方式,建立健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实现桐城水芹“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三是通过科技创新,研发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水芹附加值。一产产能扩大后就要挖掘产后增值潜力,延长产品贮藏寿命和货架寿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开发优质水芹深加工产品,如水芹酱菜、水芹面条、水芹茶、水芹饮料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三、严格‌质量控制,提升‌品牌价值

食以安为先,水芹菜的质量安全关乎产业发展的前景。在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点带面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在生产基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采用农业和物理方法加生物农药防治水蛭和田间杂草,加强土壤和水质监测,确保无重金属污染。运用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识,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形成信得过产品,促进龙头企业树形象、创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桐城水芹地标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

利用多媒体加以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提高桐城水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水芹种植大户进行专业电商培训,利用各种营销平台和合肥都市圈的市场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营销和签订订单等方式,将芹菜及其加工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实现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做大做强“桐城水芹”这块金字招牌,为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