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故舒州同安县令徐府君墓志并序》-文史资料-桐城政协网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文史资料

从《唐故舒州同安县令徐府君墓志并序》

admin    发表时间:2014-07-28    浏览次数:14227  次
大唐故徐府君墓志铭,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墓志石灰石质地,上合长56厘米,宽56厘米,厚13厘米;下合长58厘米,宽59厘米,厚12.5厘米。
盖合盝顶,呈覆斗形。刻饰分为三层。上部的平面为盔,篆书阴刻“大唐故徐府君墓志铭”九个大字。四刹斜面浅浮雕,阴线刻卷草纹围绕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斜面以下的侧面为朵云纹装饰。墓志下合正面楷书《唐故舒州同安县令徐府君墓志并序》铭文,侧面卷草纹饰。
整合墓志,方正厚重,文采风流。字体严整,镌刻精美,具魏碑风格,兼隶书笔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或奔跑、或腾飞、或昂首阔步、或引颈长啸,图案传神,栩栩如生。卷草纹饰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朵云纹翻转反侧,婀娜多姿。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
墓志并序,文言写就,楷书阴刻,29行,满行28字,计763字。现译介如下:
徐公名德闰,山西高平人。养家于洛阳,现为洛阳人了。他是先古帝王高阳的后裔。暗行仁义,楚王忌惮他的美德。忠厚严正的弈友,魏王嘉赏他的盛烈。才谋杰出,长缨与冠冕相互辉映。钟鸣鼎食之礼一定在公侯之家恢复,英秀的花儿谅必开在繁茂的枝叶上。
徐公的曾祖父徐新齐,先后任龙安将军、海州司马。修得文武之道,兼有将相之材。肃清八毛的战绩禀报于帝座,襄赞千里的功德到达于海滨。
徐公的祖父徐赟,任贝州历亭县令。高尚的风格提振了民俗,美好的声誉光耀于当时。导引礼仪于五方,爱抚百姓于百里。
徐公的父亲徐信,随任赵州平棘主簿。他说的话成为当地的准则,他的行动成为当时的楷模。随后,皇族的庇荫如高耸千寻的大树,恩荫大地;帝业的绵延如锦流银波,万里流淌。
徐公积累功德与仁义,留下遗产,随皇帝开创基业,喜庆连连。所到之处充满诚信,神态表情完美。幼年聪慧,既忠且孝。他的文采似凤龙出水,如鸾凤在天。丞相之子韦玄成能接续宗庙,仆射之孙杜元凯没有愧对祖先的遗业。他潜心在儒家的鸾序,于秦火中极力搜寻废亡的典章制度。在讲学之所,于孔壁遗存的经书中拾取散佚的典籍。年二十五跟随公卿大夫子弟以“明经”被举及第,授巴州愽士。深奥的六艺他能够领悟,隐秘的学术教义他一定完备的理解。叙述郑玄笺注的各家著述,铺陈子夏讲学的深奥含义。施绛帐,设讲席,授徒讲学。学子以负箧求学于门下为荣。依次届满,迁济州东阿县丞。以充裕的学问步入政坛,以足够的智谋效力上官。名声在同僚之上、长官之前。累迁徐州丰县、曹州冤句县丞。在每一任都勤劳王事,亲力亲为。奉行皇帝的特别恩典,超越常规的晋升官阶,改任豫州郾城县丞。遭逢母亲丧事,离开职务,卧病草庐,因伤劳过度而只能缓慢起谢。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悲痛之情,超出常人。居丧哀甚,瘦损如柴,超过规定。守丧期满除服,恭敬的奉调,被授予舒州同安县令的官职。用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处理政务,风调雨顺,如通神灵;用儒家的《礼》、《乐》、《书》、《诗》、《易》、《春秋》 “六经”教诲人民,诵读之声相闻,社会风尚为之改变。希望能象叶公为孔子所称道的那样“近者悦,远者来”,象王乔那样驾双凫朝拜天子。哪里料到会像孔子那样梦坐于两楹之间,将不久于人世。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九月二十日因疾病而逝世于同安的官舍,享年六十六岁。
徐公行仁道、走正道,知识广博,有多种才能和远大的器量。明朗犹如悬镜,洁白犹如明珠。立论高雅,广泛通晓,美好与丑恶的本性在他眼中皆无法隐藏。姿容英俊而内心严正,高兴和怨恨都不足以搅动他的精神。正期待圣主贤臣,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岂料报施之理,遽然爽失,大限来临,终其天年。就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月五日葬于洛阳北部,举行了乡饮酒礼。
呜呼!浓霜急变的时令,玉树随芦苇一起凋零。定期旬外之日,墓地与石槨一起开启。徐公的儿子丘节,在舒王府手持丧棒,哀思缠绵,悼念徐公永远离去,悲痛在内心深处郁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霜严露冷,终生感伤。悲夫!斯人永去,墓地旁的松树和檟树,还带着易水的寒风。壮志难酬,万古丘坟,谁能识得祁山之象?为表彰他的楷模,使之永不磨灭,于是撰文刻石记载他的生平、事迹说:
出身于大族,身份高贵,历史久远,帝王世系绵长。仁爱使人敬畏的气魄,让楚王忌惮,忠诚刚正的品德,使魏王称善。世世代代手执珪璋、身着华美的冠簪和缨带朝拜帝王。祖父与父亲是人中之龙、是家族的荣耀。
其一:英明诚信的名门望族,出生了当代的贤俊。他精神旺盛,含吐云霞,气概压倒恶势力。辩涛随秋风飞起,春风又吹过翰林。七世承袭皇家的恩荣,一枝得以进献于天子。
其二:才德出众的君子,必定恢复家族的盛况。因孝敬而承继家业,因学优而担任官职。署理五县之政,声名驰誉百里。神灵感应,风调雨顺,保守公正清廉的品格。
其三:正准备作帝室的栋梁,遽然哭泣栋梁被摧折。龙沉海底,剑没水中,夜鹤哀啼,宝琴丧失。山风飘荡着秦腔苦韵,冈上笼罩着清冷的月光。千秋万代,青松苍翠,白杨挺立
这方墓志的志主徐德閏(623-688),洛阳人氏,皇族后裔,官宦世家。唐代进士,同安县令。聪慧敏捷,为官清廉,政声卓著。
墓志铭所言舒州,唐置,改曰同安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曰盛唐郡,寻复为舒州,北宋初年,称为舒州同安郡,治所在今天安徽潜山县城所在的地方。
墓志铭中的同安县即后之桐城县。周朝,桐地为桐国,隋开皇十八年(598)设同安县,隶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为舒州,同安县属舒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同安郡,由于忌讳安禄山的姓氏,肃宗至德二年(757),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至清代,这里产生了一个绵延200余年、作家1200余人、著述1000余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1996年撤桐城县设桐城市。
这方《唐故舒州同安县令徐府君墓志并序》记载了儒学在唐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首先,从家族史来看,它记载了唐代的一个县令――同安县令徐德闰的家族身世、记载了徐德闰曾祖、祖父、父亲四代人的事迹。查《唐书》该四人均未见记载,墓志的发现弥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徐氏四代均以儒学起家:“曾祖新齐,任龙安将军、海州司马。道脩文武,材兼将相。肃八□于帝座,赞千里于海滨。祖赟,随任贝州历亭县令。高风振俗,令誉光时。导礼仪于五方,抚黎元于百里。考信,随任赵州平棘主簿。言成土则,行为时范。既而,金枝玉叶擢釰节于千寻,锦沠银波控靈源于万里。君累仁余構,積庆开基,道溢中孚,神情上善,克歧克嶷,惟孝惟忠。凤龙出水之文,鸾凤仲天之彩。丞相之子韦玄成克嗣宗祊,仆射之孙杜元凯不虧堂搆。逰心鸞序,穷墜典于秦煨。扉影鱣庭,摭遗编于孔壁”。反映了当时以儒学取士的社会政治规范。
第二,从志主的行状来看,墓志记载了县令徐德閏处理政务的作为,为人们了解唐代的县政,提供了可靠视窗,如:“张四维而在政,风雨通神。开六义以训人,弦歌易俗。庶望追踪叶县,行蹑双凫之仙”。他处理政务是用儒家“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他教诲百姓是用《礼》、《乐》、《书》、《诗》、《易》、《春秋》儒家的“六经”;他治政理念是孔子“近者悦,远者来” 的境界;“君体仁履道,通才远量,朗如悬镜,皎若明璣。雅论旁通,妍媸无所遁其质。凤仪内肃,喜愠不足挠其神”。他个人的品德修养是行仁道、走正道,知识广博,有多种才能和远大的器量。明朗犹如悬镜,洁白犹如明珠;他立论高雅,广泛通晓,美好与丑恶的本性无处隐藏。姿容英俊而内心严正,高兴和怨恨都不足以搅动他的精神;他的政声是“誉冠连曹、先乎主吏。”
第三,从统治集团对儒学的态度来看,它折射了唐代当时的政治社会风气:一是自隋代开创的科举考试已为人们广泛接受,“学优从政,智足効官”,连他这样有皇室背景的也不例外;二是愽士外放与任用制度。虽然我们知道汉代就有“五经博士”但他们仅居于朝廷,而他被举及第后是授巴州愽士,真的要设帐收徒,“敷北海之群言,演西河之奥旨”,即叙述郑玄笺注的各家著述,铺陈子夏讲学的深奥含义。学生们以负箧求学于他的门下为荣。而且,届满后还被任命为济州东阿县丞。这说明,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愽士挂职锻炼和届满选任制度。
第四,从儒学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来看,墓志记载了当时的葬俗,如丁艰、择期、执仗、乡射、乡饮酒等儒家之礼仪。说明儒家的“礼”已影响到人的从生到死的各个层面,成为集聚民力、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
在国势强盛、国家富足的基础之上,三次盛世儒学均为国学,文化俱臻繁荣。贞观之时,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来朝,“国学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绚丽的唐诗,终在盛唐时臻于大成。
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据,边塞突厥犯境,然而终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形成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从墓志并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修齐治平的功德观,体仁履道的道德观,孝以承家忠孝观、学而登仕、学优从政、智足效官的人才观、导礼仪于五方的礼仪观,成为大唐和谐的稳定器、国力强盛的助推器。从而可以看出,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民众之中的、为最广大民众接受的儒家优秀文化,是建设和谐强盛国家的软实力。
 
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地址:桐城文庙东院)  唐红炬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172号     |     皖ICP备14011494号

Copyright © 2014-2022 政协桐城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1400    办公室:0556-6121612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文津路19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