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老街-文史资料-桐城政协网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文史资料

孔城老街

admin    发表时间:2014-07-28    浏览次数:4921  次
孔城老街距桐城市区12公里。坐落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内。三国时,吴将吕蒙,曾在此筑土城屯兵布防,当年“人烟开小聚”,至今“传说吕蒙城”。北宋时为桐城九镇之一。明代有居民五百余家,明末战乱,损毁严重。后遗老刘元勋归里,人往依之,渐成聚落。清代和民国时期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位列桐城境内枞阳、汤沟、孔城、练潭四大名镇之首。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老街南北走向,全长2公里。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三巷一弄,总面积17万平方米。街、巷、弄均为麻条石铺地,街两边店铺鳞次栉比。房舍皆青砖灰瓦,建筑多飞檐翘角,屋内多木楼花窗。
古镇老街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而店铺林立,商贾如云。据桐城县志记载:有经营绸缎布匹、京广百货的商店及粮行鱼肆、茶馆酒店以及金、银首饰、竹、木、铁器手工作坊等500余家。并开展煤油、蚕丝等进出口贸易。是明清时期桐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抗战时期,因遭日寇和土匪劫掠,人口减少,市场萧条。建国后一度复兴。后因重要水利工程枞阳大闸的修建,截断了孔城河水运航道连通长江的出口,因而丧失了集水陆交通孔道于一体的优势,古镇的商业贸易急剧衰落,而代之以工业、农业的兴起。随着全新的工商贸易的转型,以及居民对现代化居住条件的需求,政府因势利导,在古镇之外另辟新镇,而老街幸得完整保存。
古镇沿街多为富商官宦宅第,前店后宅,高强深院,有的竟深达七进之多。据市文管所调查,尚存重点明清建筑有:知府倪宅、程家祠堂、郑家大屋、蒋家大屋、黄家大屋、姚家大屋、桐乡书院朝阳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孚华煤油栈、亚细亚煤油栈、程怡丰木料行等。可以想见,当年达官显宦,弹冠相庆;富商巨贾,吞金吐银;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市井小民,奔走谋生。帆樯林立,车轮滚滚。市场喧嚣,摩肩接踵。一派繁华景象。那一座座弃置的码头、一条条深深的车辙、一排排斑驳的商铺,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无尽的记忆。
明清时,街东的孔城河,平沙浩瀚,夕阳照射,宛如白雪,常现“孔城暮雪”美景;街西南荻埠河,碧波粼粼,平云接天,渔歌唱晚,平添“荻埠归帆”之胜。故桐城八景中老街“孔城暮雪”、“荻埠归帆”享其二。明许浩有《孔城暮雪》诗云:“朔风吹雪遍天涯,冻压江梅几树花。野老预欢丰稔兆,更添冰水煮新茶”。朔风、飞雪、红梅、冰水、新茶,恰似一幅老街的新春年画。清张骅亦有诗咏《荻埠归帆》:“溪云暗淡夕阳收,细草寒江奈石尤。滚滚浪花随返棹,萧萧芦叶响孤舟。浮鸥不动汀烟冷,渔火相将树影留。望到水乡思更切,不堪薄宦又经秋”。暗淡的溪云、滚滚的浪花、急速的返棹、萧萧的芦叶,描绘了宦籍他乡的游子思念老街的迫切心情。
源远而流长,地灵则人杰。街以商兴,地以文名。有清一代,古镇文风昌盛。桐城派先驱戴名世,自幼聪颖,6岁开蒙读书,11岁熟背四书五经,十七八岁时即好交游,常邀集县内才俊,于老街置酒高会,砥砺名节,研讨文章。他以时文名动天下,“文稿脱手,贾人随即刊布以售”;亦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故世复称其古文。康熙时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他晚年归隐故里南山冈砚庄的故居,以及他因清朝文字狱被屈斩、长眠在南山冈的榜眼坟,距离老街仅3公里。戴名世墓今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道光举人、桐城派重要作家戴钧衡(字存庄)等在故乡倡建书院,教化桑梓,开晚清书院教育的范例。当初,同乡戴名世被文字狱遭处斩,著述遭禁毁,他的文学成就无人再敢提及。戴钧衡甘冒风险,冲破文网,千方百计搜集其遗作,编成《戴南山先生全集》十四卷,收文二百五十篇,并附戴氏年谱。使一代文学大家戴名世的遗作得以流传后世。戴钧衡等在老街创办了著名的“桐乡书院”,振文风、广教化、“开科第之基”。今尚存书院朝阳楼,为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戴钧衡卒后,曾国藩悯其才,“送戴存庄之侄银五十两,为存庄葬事之用”,并亲笔题碑“大清举人戴君存庄之墓”,墓葬距老街仅2公里;桐城派重要作家刘开,父亲早逝,自幼家贫。帮衬母亲放牛打柴,上不起学。苦难的生活更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他每天将牛赶到水草肥美的地方吃草,自己就偷偷的潜到一家塾馆的窗下免费“旁听”。一天,先生令学生背诵诗文,学生背到一半吭哧吭哧再也背不出来,刘开在窗外不觉脱口而出,一字不落。先生由惊奇转生爱怜之心,免费收他入馆,之后还将女儿许配与他。后来,刘开又拜姚鼐为师,与方东树、梅曾亮、管同并称“姚门四杰”,为光大桐城派颇有建树。至今,刘开在老街的故居遗迹仍依稀可寻。
对于这样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老街,它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随着古镇人口的逐步迁出,老街逐渐显现出空壳化的倾向。局部出现倒塌和破败。由于河埠码头的废弃,镇西、南面的河道逐渐淤塞,变成一个个不相连通的池塘。老街中街已有多处倒塌,有的建筑梁柱已严重倾斜,岌岌可危,亟待抢救。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关切。
以整理修葺、恢复古镇旧貌为基础,以从事各类旅游产品经营为内容,以保护、研究、审美、开发为目标,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购物、游览等活动。拟开发的孔城老街应以它江北水乡古镇的特色、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筑的看点、厚重的人文景观的优势发展旅游业。环镇开辟水上观光,镇内除尚存铁、木、竹作外,恢复古玩,书画店、雕刻,金银器加工作坊以及茶楼、酒肆;将桐城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引入其中。如:孔城米饺、大关水碗、龙眠山干货、嬉子湖水产、桐城秋石、仙姑井茶干、小花茶、水芹菜,以及桐城歌、黄梅戏、桐城鼓书等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
到孔城老街都能看到些什么?首先,你可以领略时空之奇。一进入孔城老街,你仿佛通过时空隧道,从喧嚣的现实世界一下子来到了300年前的大清朝。这里是清朝的房屋、清朝的路面、清朝的店铺、清朝的老树。连河面还泛着清朝的波光。它不是那颗没有神经的假牙;也不是那具没有血肉的腊像;它是被冷藏的、骨髓里带着大清朝DNA的活标本。其次,你可以欣赏传统工艺。置身于真山真水之中-山有南山冈,水有孔城河。还有那木匠铺、铁匠铺、篾匠铺、配秤铺等在城市里无法观看到的传统的手工匠作。再次,你可以感沧桑之慨。那合抱粗的桂花树;那石板上被独轮车碾出的深深的车辙;那一扇扇被风雨剥蚀、见出丝丝木质纹理的铺板、那生出苔藓的天井、东扯西拉的梁枋,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还有,你可以体悟人文之胜。在老街,无论童稚翁媪,都能讲方苞、戴名世吟诗答对的诗文,讲刘开当年偷学成婿的趣事,讲卖烧饼的老头与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的轶闻。
看孔城老街一是要看它的原真性。无论街面、建筑、水系、还是商铺、店号,都是原汁原味、原模原样的保存着。没有新建、没有仿造,甚至连整治修缮也没有。它有真古董的神韵,而非假古董的形似;它是真正的明清老街,而不是伪“明清风情”的仿古一条街;它的身躯是300年前一棵棵有生命的参天大树,而不是今天冷冰冰的钢筋水泥。
二是要看它的整体性。它不是单体的祠堂、庙宇、书院、故居、麻条石路面等孤立的景点,而是连同它的环境一同存在,呈现出一种互相依存的整体风貌,这么大体量的规模,这么完整的格局,这么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么协和的环境,已经是为数不多了——尽管它显得有些破败,这正是它的原真性的体现。
三是要看它的独特性。它的建筑体现着一种南北交汇带的美学特征。那一湾湾碧水、一堵堵马头墙、一方方天井、一扇扇雕花隔扇门窗,那宽阔的街面、高昂的举架、缓坡屋面、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街巷格局,无不带有皖南古建筑的灵秀、又兼有北方建筑的粗犷;那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选址理念、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重视山水资源利用的系统化思维,都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端严方正、物我同体的优秀设计思想和营造手法。
孔城老街地处桐枞庐三县交界处,与枞阳浮山、庐江汤池相呼应,30公里交通圈内,尽揽三县之胜,区位优势明显;与桐城文庙、父子宰相坟相映带,一日之中,可览桐城文化之精华,地理位置优越。省道桐枞公路穿境而过,铁路南北贯通,交通十分便捷。随着旅游热潮的来临,以及“桐城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即将推出,“孔城老街”正处极佳的中心位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看孔城老街大可不必等它开发之后,乘它还没有火起来之前,看那个家道中落的大家闺秀、看那个不施脂粉的小家碧玉、看那份折了文明棍的绅士气派、看那个光着臂膀的铮铮硬汉。如果从南、北方向来,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从东西方向来,则可以乘汽车。第一目的地是桐城市,再乘10来分钟公交车就到了。当然先别忘了看看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和龙眠山中的父子宰相坟。


唐红炬(桐城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市博物馆副馆长)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172号     |     皖ICP备14011494号

Copyright © 2014-2022 政协桐城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1400    办公室:0556-6121612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文津路19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