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子湖”之名的来历-文史资料-桐城政协网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文史资料

“嬉子湖”之名的来历

admin    发表时间:2014-07-28    浏览次数:3368  次
  “嬉子湖”历史上曾名“蟢子湖”、“喜子湖”、“喜河”,也曾出现在桐康熙、乾隆以来的官方古籍上。民国有“喜河保”、解放后有“喜河大队”、改革开放后有“喜河村”,现已于2004年9月正式并入现双店村,为嬉子湖东岸嬉子湖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龙头村(注:现双店村原由原双店行政村部分、榆树行政村全部、喜河村主体合并组成)。而“嬉子湖”的“得名”却于改革开放初期,其正式“出笼”,我想始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原桐城县特于嬉子湖滨所设立的县直单位“嬉子湖水产湖泊管理委员会”(治在今双店街)的正式挂牌。这是官方最早使用这一从原“喜河”地名派生出来的“新”地名,其“出笼”至今也不过四十年。
  其实“嬉”字只是“西”的同音字,普通话里“嬉”与“西”同音,都读“xī”,读平声;但日常里大家却都读什么“(xǐ)”音,上声,原因都还因为这一地名至今仍保留着原名“喜河”之“喜”字读音。所以,我借此特在此向后代子孙们交待一下,“嬉子湖”为何不读“(xīzǐhú)”而读“(xǐzǐhú)”,因此地名乃脱胎于由原名“喜河”而得之故。也谨此向国内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方言研究专家、汉语言音韵学家说明一下,地名“嬉子湖” 桐城方言读作[?i(214)ts?(214)xu(35)] ,而现代汉语里只能把这里的“嬉”字视为多音字,读作(xǐ),而不能按汉语拼音读作“(xī)”,其音即桐城方言音的“ [?i(214)]”。没有办法,地方干部群众多少年的约定俗成,谁也不能说其错,只能在方言学上解释为桐城地名的方言音、音韵学上只可解释为变调字、现代汉语教学上只作多音字。
  好了,那么“嬉子湖”究竟怎么来的呢?原来,嬉子湖其实非常之大,今天仍可观其浩瀚“真容”,单就撇掉她在今双店村小木咀与嬉子湖南岸练潭镇的陡起墩交界处的本镇小木咀、凤响赛、西河圩等大圩,以及西岸金神镇的几处嬉子湖圩口,以及南岸的练潭圩等,今天的嬉子湖主体面积之大不亚于现孔城镇、嬉子湖镇与枞阳县“水上走廊”——白兔湖及菜子湖水域,面积远在十万亩之上,何况嬉子湖本还与其东岸“外”的白兔湖自古一直连体,其上游的连接处即在今双店村的程方庄组青龙圩与卫星圩交合地带的“桐双公路”两肩;其下游交合处即在陡起墩。
所以《康熙桐城县志》即言,嬉子湖为“中隔松山”的白兔湖西部,故嬉子湖的本名是“西面的白兔湖”,所以在古代她的本名“西河”,今天嬉子湖镇民间特别水产养殖界还一直有所谓“东河(湖)”(白兔湖)、“西河(湖)”(嬉子湖)的说法。
  一句话,嬉子湖是由原为白兔湖的西部即“西河”的名称衍变出来的,系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行政地名,改革开放前(文革和解放前)当地都还一直叫“喜河”,现当地嬉子湖镇民间仍还习惯称其为“西河”,很少称此湖为“嬉子湖”的,这就是“嬉子湖”来历的真相!

    (作者:陈海晏   工作单位:嬉子湖镇财政所 )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172号     |     皖ICP备14011494号

Copyright © 2014-2022 政协桐城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1400    办公室:0556-6121612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文津路19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