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与第三野战军协同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以后,马不停蹄,挥师南下,拉开了渡江战役的帷幕。
3月24日,二野司令部从河南商丘张菜园出发,4月3日到达舒城。随即作战科南移,抵达作战前线桐城,在此指挥整个渡江战役。4月1日,刘伯承司令员、李达参谋长来到先期到桐城的野战军第三兵团视察。4月14日,刘伯承、张际春(副政委)、李达再度抵桐。4月15日“野战军领导机关在桐城(中学)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政委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刘伯承司令员号召部队用最大力量,进行渡江作战的准备和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二野战史《大事记》,以下称《大事记》)。
在民主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紧要关头,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全会着重听取和讨论通过了毛泽东所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分析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以后,特别是完成了土地革命之后,中国还存在着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两种基本矛盾。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这次全会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以及胜利后实现革命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邓小平同志的传达,极大地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全军将士摩拳擦掌,随时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参加过渡江战役的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同志回忆,驻桐部队在刘邓首长的直接指挥下,进行了积极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辎重准备和体能准备。认真学习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举行授“八一”军旗仪式,开展立功创模、渡江宣誓等动员工作。桐城人民踊跃开展了筹集军鞋、粮草、船只、推车等支前活动;许多国民党起义官兵也充实到部队中来;模拟渡江以后的地理环境,开展了山地作战、水田作战的演练;甚至连部队进军大西南为苗族等少数民族妇女准备的她们所喜欢的针头线脑这样的小礼品都做了细密的筹备。4月17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决定渡江作战部署是:三兵团由安庆以东至枞阳渡江,挺进歙县,截断徽杭路,尔后出杭州;五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尔后沿浮桥,婺源直出衢州,控制浙赣线,断敌退路;四兵团由望江至马当段渡江,尔后沿江东下,接替三野九兵团监视芜湖之敌,并准备参加夺取南京的作战(《大事记》)。同日,刘邓首长离开桐城。
4月19日晨8时,野司机关由舒城全部移至桐城中学。4月20日,南京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全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4月21日,刘邓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命令。17时30分,我军炮击开始“我(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了渡江作战。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御,迅速被摧毁。当晚,我(第二)野战军突击部队在贵池和马当间全部渡过长江,控制了宽百余里,纵深五至十公里的登陆场”(《大事记》)。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解放了国民党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市。“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为不失时机地抓住敌人,截断浙赣线,令三、五兵团加大里程,向南猛追逃敌。令四兵团不沿江东进,改与三、五兵团并肩向浙赣线之上饶以西地区追击”。(《大事记》)
4月29日二野司令部离开桐城中学。4月30日三兵团解放屯溪、休宁两县城。至此,第二野战军完全控制了皖浙赣边的广大地区,粉碎了敌依托该地掩护其它力量在浙赣线布防的企图。同日,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进驻南京市。
坐落在桐城中学的二野司令部,是渡江战役第二野战军最前线的司令部(距长江仅数十公里)。它聆听过小平同志在二野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七届二中全 会的话语;放射过伟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辉煌。目睹过千帆竞发,万炮齐鸣的军威;宣告过蒋家王朝彻底覆灭的下场。如今,它已列为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向广大青少年、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唐红炬(桐城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市博物馆副馆长)